2025年5月24日,第四届“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专业建设院长论坛在山东烟台召开。本次论坛由全国高校信用法治教育联盟、烟台市法学会主办,山东工商法学院、烟台市法学会信用法治研究会承办,烟台瑞成资产清算公司协办。湘潭大学法学学部副部长、知识产权学院、信用风险管理学院院长肖冬梅教授、顾敏康特聘教授、法学学部副部长、信用风险管理学院副院长肖伟志教授、信用信息法课程负责人张路老师应邀参与了本次论坛。
我院肖伟志教授担任上午主旨报告阶段的主持人。肖冬梅教授作了提为《基于知识图谱的一流共享课程建设》的主旨报告发言。肖冬梅教授以自身网络课程建设的亲身经历、感悟作为出发点,向在座师生介绍了由其担任并建设的知识产权相关网络课程发展历程。从最早“慕课1.0”版本发展至“智慧树2.0”版本,再到运用最新数字技术发展至今的“数字人”3.0版本,相关建设成果富有成效,获得了师生的广泛好评。肖冬梅院长还着重强调了网络课程及知识谱图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其认为未来的信用法相关课程建设也可以予借鉴上述经验,逐步对课程体系进行充实、完善。
当天下午我院教师张路博士参加了题为“信风法专业人才实践教学探索”的单元讨论,担任本单元的与谈人。在听取了来自多位高校负责人、教师的成果经验介绍后,张路博士结合其信用法一线教师的教学建设经验认为,目前阶段应强调“三个优先”原则,即“教材优先”、“老师优先”、“典型学生优先”。应尽早出版本专业的相关教材,让年轻教师更多担任教材撰写和授课的主力先锋,并逐步培养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毕业生。通过“三个优先”逐步发展出本专业的特色。
我院特聘教授顾敏康老师担任“信风法专业建设愿景”的单元主持人。在该阶段,来自全国多所院校的专业负责人、教师充分交流,展示了各自对学科体系建设的理解,宣传相关建设成果,同时也提出了诸多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困惑。我院副院长肖伟志教授结合湘潭大学法学学部信用风险管理学院的成果经验,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与交流。肖冬梅教授也认为,目前本专业仍处于发展阶段,相关问题可以暂时摒弃“统一的答案”的思路,而交由各高校充分结合自己的地域、学校、专业培养特色,做到“百花齐放”“求同存异”。在经历一段时间后,等专业内容更为丰富、成熟后再进行系统性的提炼、总结。
论坛最后阶段,顾敏康教授作为全国高校信用法治教育联盟会长进行了总结发言。他认为,信用法治正逐步引起社会以及学界的广泛重视,信用治理是社会新型的社会治理方式,本专业的建设虽然暂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随着《社会信用建设法》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类立法规划,未来的该法出台,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将充满希望。他呼吁通过论坛形式,进一步密切各兄弟院校间的联系,加强各方的经验交流。湘潭大学法学学部信用风险管理学院也将继续发挥带头作用,“带头攻坚”,积极投身我国信用法治建设事业,为信用法治人才培养添砖加瓦。
本次论坛最后在热烈、友好、团结的氛围中圆满闭幕。
依托湘潭大学法科优势,湘潭大学法学学部信用风险管理学院率先在全国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信用法治人才培养体系。2018年3月,湘潭大学申请“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专业作为法学类特设本科专业获得教育部批准,专业代码030104T。2018年9月,学院招收全国第一批“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专业本科生。目前,学院共有本科生272名。2018年9月,湘潭大学法学一级学科法律硕士学位授权点开创全日制法律专业硕士信用法务方向。2020年,湘潭大学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学位授权点增设信用法学二级硕士、博士学位点。目前,学院已招收信用法学博士研究生5名、全日制信用法学硕士研究生5名、全日制法律专业硕士研究生58名。
围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保障研究,学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成果。2018年8月,特聘教授谢勇教授领衔申报的“中国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立法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重大研究专项。2020年3月,香港太平绅士顾敏康院长领衔申报的“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立法研究”获批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项目。2020年6月,顾敏康院长牵头的课题组成功中标“《深圳经济特区社会信用条例》立法起草项目”。目前该条例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外,顾敏康院长先后五次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邀请,参加国家层面“社会信用立法”专题研讨会议,为推动社会信用立法建言献策。